close
Inventing_Anna_title_card.png
《創造安娜》描述一個俄裔德國女孩以假富家千金的身份,遊走於紐約名流與金融圈。騙倒一堆人,最後甚至想貸款4000萬創立藝術基金會,非常離奇的一段故事。整部影集看完,最令人感慨的不是安娜(她不是個有嚴重妄想症的瘋子,就是個不夠聰明的騙子),而是她身邊那些即使對她有過懷疑,但都甘願被她騙或幫她護航的人們,因為這麼做才能維護到自己的利益,這些人都是自私的。(大概只有Val是《創造安娜》描述一個俄裔德國女孩以假富家千金的身份,遊走於紐約名流與金融圈。騙倒一堆人,最後甚至想貸款4000萬創立藝術基金會,非常離奇的一段故事。
整部影集看完,最令人感慨的不是安娜(她不是個有嚴重妄想症的瘋子,就是個不夠聰明的騙子),而是她身邊那些即使對她有過懷疑,但都甘願被她騙或幫她護航的人們,因為這麼做才能維護到自己的利益,我覺得這些人都是自私的。(大概只有Val是例外吧?真心以為她是會被男人騙錢的富家千金,只因爲知情安娜的真名,就被強行污衊斷開聯絡)
雖然不知道安娜到底有沒有真心想成立基金會,但以劇情來看,我覺得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她是不是真有錢,而是一個表面上如果事情沒照她計畫走就崩潰,執著於特定地點開辦,無法變通的人,為什麼會有人想要和她合作,即使企劃書提案完美,資金最後有到位,但這個會長這麼不穩定,感覺風險還是很大呀?只能說錢的誘惑使這些人全鬼遮眼了!(又或是這些人其實看穿了安娜社會歷練還很嫩,打從心底希望她是真千金,幫她成立基金會後再將她踢走,自己賺。)結果沒想到被她擺了一道,這群名流名譽和錢財盡失。
我們身處在一個灰色的世界,人因自身利益而結合,從本劇可看出編劇雖深知安娜是個罪犯,但還是在故事上較偏袒於她,可能因瑞秋已將她的故事版權賣給敵手影音平台,所以只能找安娜買版權,因此偏袒她。但還是不太能接受編劇用她來訴說男女不公及對外籍人士的歧視,因為她從頭到尾能夠在紐約名流圈混,都是靠她的假富豪千金身分,而戲中一再強調她不想被當作無腦名媛,她很聰明、有想法。但這些完全就像她的謊言一樣,根本不存在,他讓這些人相信的還是她那個幻想中的富爸爸,如果沒有這個,這些人根本不會理她。我個人認為男女平權及不分國籍、人種皆平等的概念,應該是奠基於看待事實的本質,而非他的個人身分。今天她貸款貸不下來,是因為她不符甚至違反銀行規定。和平權一點關係都沒有。而我也看不出她的品味在哪?她只是不斷砸不知從哪弄來的錢,堆砌形象罷了。完全就是她口中最不屑的無腦名媛,而非她想打造的有腦、有實力的女企業家。因此當劇末搞得像觀看球賽般,眾人幫安娜加油。我真的是邊看邊無限白眼。就因為她打擊了他們最看不爽的紐約上流社會,就歡天喜地。因為自己根本改善不了權力結構的問題,只好站邊女騙子,將她說得像羅賓漢似的。對於現在的好萊塢為對抗保守價值而有點走火入魔的感覺,我感到非常難過。
近幾年,在這個追求多元化的時代氛圍中,我看了不少電影和影集,我總覺得美國影視似乎還搞不清楚該如何呈現真正的多元,雖然演員呈現有顧及族群多元,但故事模板還是美國白人的行為模式,整個違和感很重。給人的感覺是他們沒有要真的呈現社會中的多元族群,只是若不多元選角會被罵,這種敷衍的保障名額作法,感覺也沒有很好。我不懂為什麼不能專心寫各個群體的故事,而是要在每齣劇敷衍的呈現多元價值,這樣一來不但不能推廣理念,反而加深不願理解的人對其之仇視,不是嗎?如何將故事說得合情合理,不是編劇的本分嗎?
《創造安娜》中少數讓我覺得自然的描述是夫妻或情人間的互動、性少數族群的呈現。其餘的部份真的覺得有點硬要連結,沒有達到理念傳達,反而引起反感。
不過,也許編劇甚至整個劇組就像諾拉和她的姊妹淘一樣,支持動保,又對百貨公司的孔雀視而不見,整部劇裡裡外外,人人皆虛偽

想看更多的影視心得,歡迎到我集中發表的栗子影音筆記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創造安娜 影集心得
    全站熱搜

    栗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